征求意见▏“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2018年(第三批)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部署,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及上海市科委等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共同编制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紧围绕海洋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的需求,将重点突破全海深(最大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形成1000-7000米级潜水器作业应用能力,为进入、认识深海,开发利用深海油气、矿产和生物资源提供技术装备,加快“透明海洋”技术体系建设,为我国深海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2016-2017年重点围绕全海深(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及深海前沿关键技术攻关,深海通用配套技术及1000-7000米级潜水器作业及应用能力示范,深海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向启动了“全海深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锌银电池研究”等64个项目。2018年(第三批)拟针对上述方面继续支持约41个项目,国拨经费概算约7亿元。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8年(第三批)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一、全海深(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潜水
器研制及深海前沿关键技术攻关
1.全海深视频采集、传输、处理技术研发及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海试、科学应用的需求,研究全海深视频装备核心关键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超高清及3D视频摄录和照明设备、水下大深度长距离实时视频数据压缩及有线/无线视频传输设备;研究深海视频应用技术;构建水下搭载平台与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互动的全海深视频拍摄系统,实现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海底作业状况及场景的拍摄和原位观测,并将视频信号实时传输至水面母船,实现全海深水下视频信号通过卫星实时传送。
考核指标:系统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视频采集系统满足超高清及3D录制要求,视频分辨率不小于4096x2160,视频帧率不低于60帧/s;通信系统:水下到水面的视频信号传输满足电视视频播出的需求(H.264),完成一套万米级多机位海底拍摄系统的研制,实现载人潜水器万米级海底作业的实时传输,完成3D影视资料。通过海上验证及应用。
2. 用于全海深技术装备的关键材料研制
研究内容:针对全海深(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潜水器和探测设备的研制需求,研制适用于全海深海底地震仪的耐压玻璃球罩材料及其成型工艺,适用于全海深摄像机镜头保护罩或类似装备的耐压、高透光性、可曲面加工的透明材料及其成型工艺,适用于深海滑翔机壳体的新型耐压复合材料及其成型工艺。
考核指标:⑴全海深海底地震仪耐压玻璃球罩: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各项技术达到或优于国际同类产品;⑵全海深摄像机镜头保护罩: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有效尺寸直径不小于120毫米;可见光透光率不小于90%;折射率一致性不大于0.0003;弯曲强度不小于900MPa;加工后表面光洁度不低于III级;⑶适用于深海滑翔机壳体的新型耐压复合材料: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结构体重量体积比不大于0.8g/cm3,满足深海滑翔机的制造需求。通过海上验证。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以上3个研究内容,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3.深海潜水器谱系化集成与高效运维保障信息平台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实现深海潜水器谱系化的目标,开展覆盖全海深的潜水器及探测作业装备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数据融合、综合保障、高效运维规范等技术及信息集成研究,建立支撑国产化深海潜水器的运维保障规范和信息平台系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深海潜水器及探测装备谱系化成果的展示,并形成面向大众宣教的科普产品;针对本专项支持的科考航次和海试航次获取的各类生物、地质、环境样品和各类观测数据(包括动力、化学、地震数据及视频资料)等,建立全海深样品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机制。开展深海技术与装备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研究。
考核指标:⑴深海潜水器谱系化技术集成与高效运维保障平台系统:构建覆盖全深海潜水器谱系化集成系统、深海潜水器系列标准规范及全寿命运维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深海潜水器测试和支撑保障系统;⑵形成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谱系化成果展示系统和科普产品;⑶全海深(11000米级))样品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机制和规范。深海技术与装备领域的发展战略报告。
二、深海通用配套技术及1000-7000 米级
潜水器作业及应用能力示范
⒈全海深传感器研制
研究内容:针对全海深科学考察的需求,研制全海深(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温盐深仪(以下简称CTD)、声学释放器、全海深声学记录器,实现国产化。
考核指标:⑴全海深CTD:温度测量范围为-5to +35度,电导率测量范围为0-9S/m,深度测量范围为0-11000米;温度分辨率为0.0001度,电导率分辨率为0.00005S/m,深度分辨率全量程不大于0.02%。⑵全海深声学释放器: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国际同类产品。⑶全海深声学记录器:最大工作深度11000m,监测和采集深海背景声学信号,最大采样率不小于96kHz,最长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360天,存储容量不小于5TB。通过海试验证。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温盐深仪、声学释放器和全海深声学记录器,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⒉ 深海潜水器配套通用技术及产品化
研究内容:针对各类深海潜水器及探测装备的需求,开展深海水密接插件、长距离光纤微缆等关键产品研发和批量生产,替代进口。
考核指标:⑴水密接插件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功能和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⑵光纤微缆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微缆外径不大于0.4毫米,拉断力不小于85牛顿,微缆线团最大长度不小于40公里。通过海试验证。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水密接插件、长距离光纤微缆,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3.深海科考船载装备的研制
研究内容:针对深海科考设备国产化的需求,⑴研制适用于主动源地震的船载高压气枪;⑵研制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⑶针对开展多种类无人潜水器规范化海上试验的需要,研制船载无人潜水器收放系统;⑷研制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的原位测试装置,具备孔隙水压力、贯入阻力和剪切强度的测试能力。
考核指标:⑴船载高压气枪:研制4种不同容积(150,250,380,520立方英寸)的高压气枪,激发时间1ms,频谱范围10-120Hz,持续能力5万发;完成气枪软件开发,水中压力峰值、气泡比和气泡周期的计算误差不超过8%;⑵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最大工作水深11000米,绞车安全工作载荷≥15吨、容绳量≥13000m;⑶船载无人潜水器收放系统:安全工作负荷分别满足布放100-4000公斤级AUV、ARV、滑翔机等多种无人潜水器的要求,开展安全高效的海试作业和维护保障;⑷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的原位测试装置:最大工作水深11000m,插入深度不小于0.5m,测量误差不超过8%。通过海试验证。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以上4个研究内容,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4. 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潜水器仿真与辅助作业系统研发和应用
研究内容:⑴针对深海潜水器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使用培训、科普示范等需求,研发面向潜水器的VR人机工程分析与评价技术,研制应用于潜水器仿真设计、制造与培训的VR系统;⑵建立无人遥控潜水器(ROV)典型作业区环境三维场景和作业目标模型数据库,研发基于VR技术的ROV辅助作业系统。
考核指标:⑴完成针对载人潜水器的VR仿真应用,具备用户二次开发功能;提交载人潜水器操作教学与培训系统,具备2-3人同时使用能力;完成不少于10个节点的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应用VR仿真系统;⑵深海ROV实时三维场景再现辅助作业系统一套。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以上2个研究内容,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5.大深度饱和潜水安全劳动强度及巡回潜水能力生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潜水员500米高压环境出潜实施巡回潜水的劳动强度极限(确定水中做标准体力劳动的安全劳动时间);研究500米深度下巡潜作业的合理时长;研究500米深度巡回潜水的安全深度范围以及巡回潜水的安全间隔时间;在构建大深度饱和潜水员生理监测研究平台基础上,开展0米到500米深度的加压、饱和停留、最终减压的一系列人体生理研究。研究成熟安全的500米深度饱和潜水加减压技术和高压环境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制定500米深度下潜水员的劳动强度和时程限制;实施外海500米深度饱和潜水试验,在研究确定的安全范围内,实现潜水员不少于45分钟的巡回潜水,通过海上试验验证。
有关说明:项目牵头或承担单位负责落实不低于1:1比例的配套经费。
6.深海应急响应示范系统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深海应急搜救和打捞的特殊作业环境和作业需求,研究“水下-空中”一体化的实时监测及数据采集技术,应急通讯与数据传输技术,海上特殊环境大规模数据快速存取与分析技术,应急数据实时分析技术,深海处置打捞动态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并实际搭载在深水打捞作业船上形成能力,构建我国的深海应急响应示范系统。
考核指标:系统具备分层响应、自主判断、辅助决策功能,海上终端搭载在深水打捞作业船上形成伴随保障能力。完成应用示范。
7.大吨位沉船整体打捞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
研究内容:针对大吨位沉船整体打捞作业需求,研究坚硬底质穿引钢索或钢梁技术,适用于沉船舱室不规则空间的气囊浮力提升技术,可集中控制,具有升沉补偿功能的沉船整体液压同步提升系统;研究整体打捞作业时水面船舶、提升系统及水下沉船间的耦合运动及风险控制策略。
考核指标:设计最大工作深度300米,单体气囊水下提供浮力不小于20吨,液压同步提升系统总提升力不小于10000吨,单套升沉补偿装置工作荷载不小于300吨,补偿幅度不小于1米。关键技术指标通过实验室验证,系统功能通过海试验证。
8. 依托深海运载及探测技术装备的深海前沿科学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面向海斗深渊、热液硫化物及冷泉等深海科学的前沿领域,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各类深海有人/无人运载和探测平台,开展深海领域前沿科学问题研究。
考核指标:产出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论文(SCI等)。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海斗深渊、热液硫化物区和冷泉区域,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三、深海资源开发及利用共性
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1. 深水油气地球物理技术攻关及应用
研究内容:⑴海上高精度地震海量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研发:研究海量地震数据管理及复杂并行计算和大数据I/O技术,以及配套的工具模块,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高精度地震海量数据处理软件平台。⑵海底飞行节点地震仪勘探技术与应用研究:研发1500米级水下飞行节点地震仪,以及配套的地震数据全弹性波成像技术,完成海底飞行节点地震仪试验应用,结合大洋钻探资料,开展深水盆地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考核指标:⑴1套深水地震海量数据资料处理软件平台,能够实现多类型多格式海洋勘探数据的管理与分析,且具有灵活的交互与批量处理功能和复杂计算模型,系统总体I/O效率达到硬件配置的65%以上,软件通过第三方测试,完成不少于2个企业或单位的试验应用。⑵海底连续工作时间≤25天,定位误差小于5米,单节点数据存储容量≥8GB,完成至少50台工程样机并完成试验应用。
2.深水油气开发共性核心技术及装备
研究内容:⑴双梯度钻井技术研究及应用:研发用于1000米水深的无隔水导管双梯度钻井系统、隔水导管双梯度钻井系统和同心钻杆反循环双梯度钻井系统,解决易漏产层和疏松表层安全钻进难题。⑵高应变海洋管线管研制:开展基于应变的海底管道设计和高应变管线管技术攻关,研制高强度、高应变海洋管线管,研发管线焊接接头焊接工艺评定与检验技术,为实现国产化提供支撑。⑶用于FLNG装置的紧凑高效换热器研制:开展微通道换热器流动换热机理、板片蚀刻和焊接工艺研究,研发换热器设计软件,完成紧凑高效换热器的设计及工程样机制造,开展工业试验。
考核指标:⑴1套同心钻杆反循环双梯度钻井系统工程样机,最大钻井液密度梯度差不小于0.5g/cm3;1套无隔水导管和1套隔水导管双梯度钻井系统工程样机,最大钻井液密度梯度差不小于0.3g/cm3。陆地实钻试验不少于2井次、海上示范作业不少于1井次。⑵高应变管线管直径/22”、壁厚/31.8mm、钢级/555MPa,实测屈服强度≤655MPa,屈强比≤0.85,总伸长率≥25%,均匀延伸率≥10%;应变强化指数>0.1。⑶换热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设计压力不低于12MPa,芯体尺寸不大于0.5立方米,完成不少于1次的工业试验。换热器设计软件通过第三方验证。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以上三个研究内容,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3.深海油气开发工程及安全保障技术
研究内容:⑴深海结构物全生命周期安全可靠性评估与完整性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海洋环境载荷预报、强度失效模式评估等技术研究,开发深海浮式结构物全寿命周期综合安全评估软件。研究深海环境下设备和管线在材料腐蚀、结构疲劳和交变载荷作用下的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开发水下生产系统可靠性分析软件。开展深海结构物安全预警和完整性、结构物快速修复加固等技术研究,集成深海结构物响应监测和完整性专家诊断系统。⑵环保型海洋工程装备防污保障技术:针对污损严重的静态海洋装备防污难度大的关键问题,开展自身具有防污性能的新型树脂的分子结构设计与制备,研发环保型海洋工程装备防污材料;开展关键基础材料、涂料制备、涂层结构设计、应用性能加速评价等关键技术攻关,研发长效防腐材料。
考核指标:⑴深海浮式结构物全寿命周期综合安全评估软件的理论预报与实测值相比,误差不大于20%。高温高压恶劣腐蚀环境下海底管线裂纹扩展及疲劳寿命的预报误差不超过15%。深海结构物响应监测系统监测、监测、状态诊断效率提高30%。开展工程示范应用,系统通过船级社验证,相关软件通过第三方论证。⑵防污材料不含防污剂,海上应用实验2个生物旺季,海生物附着面积≤5%;防腐涂料耐盐雾、耐湿热≥5000h,耐蒸馏水、3.5%NaCl≥300d;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形成关键基础材料及防腐防污材料的产品化技术体系。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以上两个研究内容,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4.海底硫化物采矿系统与装备开发
研究内容:开展海底硫化物采矿技术研究,研发不同赋存状态下的矿块开采方法和工艺,研制一套海底硫化物采矿中试系统(包括水下综合定位和大深度物料输送装备),为开展海底硫化物商业开采奠定技术基础。
考核指标:一套适用于最大工作深度2500米的海底硫化物采矿中试系统,系统具备联动作业功能,采矿能力30吨/小时,完成近海(水深不小于500米)试验验证。
5. 深海生物资源研究与应用评价
研究内容:选择深渊、深海热液区、深海冷泉等典型深海区域,依托国内外相关深海航次或前期已获得的深海生物样品,开展深海生物资源勘探、获取、培养、保藏和开发技术体系建设,获得一批具有研究和潜在开发价值的生物和基因资源,建立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库;开展深海生命过程(如环境适应性机制、生物多样性演替机制及其生态效应等)前沿科学研究;系统开展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应用潜力评价研究,初步形成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开发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相应海区主要生物类群信息资源库;分离、鉴定深海来源微生物5000株以上,保藏2000株以上,完成100株深海功能微生物、5种深海多细胞生物的基因组和50个典型海底沉积物样本宏基因组测序和注释,初步建立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库;获得20个以上具有应用潜力的深海来源功能基因及其产物,并完成初步的功效评价;在本领域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20篇以上,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0件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深渊、深海热液区、深海冷泉,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6.深海生物资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技术
研究内容:⑴发展和集成深海生物(包括动植物、微生物)来源药物先导化合物高效筛选和挖掘技术,建立和完善药源规模化制备技术(化学合成和/或微生物发酵),开展针对重大疾病候选药物的系统性成药性评价。⑵开展海洋高端生物制品研制、功效评价、绿色制造和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创制一批高附加值新型海洋生物制品。
考核指标:⑴筛选获得深海动植物或微生物来源新天然产物各500个以上,获得具有开发前景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各50个以上,建立5种以上动植物来源重要药源分子的全合成技术或5个以上微生物来源药物先导化合物的规模化发酵及制备技术,完成5个针对重大疾病候选药物的系统性成药性评价。⑵研发新型海洋生物功能产品(海洋生物功能材料、海洋生物酶制剂或其催化产品、健康相关海洋功能产品等)20个左右,其中1-2个海洋生物功能材料获得应用批文,5个左右酶制剂实现产业化,10个左右具有明确功效的健康相关功能产品(包括特殊环境和特殊人群用途)获得应用批文;研发高端农用海洋生物产品(重要海洋经济动物疫苗、植物绿色免疫调节剂)5-10个,其中1-2个疫苗获得新兽药证书,5个左右植物免疫调节剂获得登记证。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海洋动植物来源药物、海洋微生物来源药物,新型海洋生物功能产品、高端农用海洋生物产品,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本文来源:科技部官网
相关阅读推荐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